返回列表

电容式咪芯与驻极体咪芯有什么不同?

2025-04-14

电容式咪芯与驻极体咪芯有什么不同?

一般情况下,驻极体咪芯又成为驻极体电容式咪芯,属于电容式咪芯的范畴。电容的一个极板可以感应声压的变化,起到声信号摄入的作用。通常这一极由金属化的高分子膜片构成,与另一极构成一个极间距离可以改变的可变电容。在有声压作用时,膜片发生振动,振动强度、振动频率都由即时声压决定,电容容量也相应的随声信号而发生变化。

 

假如此时已经给电容加上了一个恒定的电压,那么电容容量的改变将使得电容上极化的电荷量发生改变,从而在电容两端产生一个电信号,达到声—电信号转换。与电容咪芯最大的不同就是,驻极体咪芯不需要外部的直流偏压电源,它能通过利用某些驻极体材料((如聚四氟乙烯和丙烯等高分子材料)把高分子膜片驻极体化直接获得直流偏压。

 

近年来,驻极体传声器取得了飞速发展,实际应用也日益广泛。这主要得益于驻极体咪芯材料的独特性能。在驻极体介电材料中,有的容易带正电,有的容易带负电。如果在最容易带电的材料上,采用特别的方法施以电处理,那么它就可以使其永久带上静电,这就相当于电容传声器上的偏压。驻极体传声器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本身的质量。

 

电容话筒拾声单元有两个极,其中的一极是可以振动的金属化膜片,另一极则为金属极板。对驻极体电容话筒来说,就是将其中一个极用驻极体材料制成或加上驻极体材料,利用驻极体材料本身可以保存电荷的特点,由驻极体提供正常工作所需恒定电压。这样省去了提供给麦克风极头工作所需电源电压的部分,结构简单,体积也小。

 

依据驻极体材料的使用位置,驻极体咪芯又可以分为膜片式和背极式两种。早期驻极体麦克风多采用膜片式,即使用驻极体材料制作膜片,工艺相对简单,技术要求不高。但是由于使用驻极体材料制作的膜片的音质效果并不好,现在的驻极体麦克风多采用背极式,即在电容的另一极(背极)上附着驻极体材料、极化电荷。此外,背极式传声器的膜片材料还可从拾音角度进行考虑筛选,可以自定义选择音质效果较好的材质的膜片。

 

从当前技术发展来看,背极式传声器很有可能是驻极体麦克风的一个趋势。